bte365首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获奖者风采
bte365习指出,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与党和人民同呼吸,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做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2022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首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共有16名新闻工作者获得表彰。长期以来,他们恪守职业道德、扎根基层、热心公益事业、履行监督职责、积极投身报道一线,深入宣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陕西日报聚焦这些新闻战线上的道德风尚代表,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做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新闻工作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鼓舞、引领全省人民一心向前。
2004年我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来到陕西日报社工作。18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初心使命,扛稳责任担当,坚守新闻一线,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全国两会,省党代会,省两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采写拍摄的作品先后获得陕西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工作,持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对标对表优秀同事和他们的精彩作品,拍摄采写出更多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作品。
从事新闻工作16年,我曾获中国新闻奖1次,陕西新闻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41次。我创建运营公益记者公众号,截至2022年10月底,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汇聚4903.6万元善款物资给受助人或公益活动受助群体。
昔日我受人资助圆了大学梦、记者梦,当记者后我努力传递大爱、传递温暖。作为一名公益记者,需要不惧坎坷,燃烧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展望新征程,我深知,创新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为推进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业26年,我一直工作在新闻采编播一线次获评陕西省广电系统“十佳记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和团队组织策划的“战疫快报帮”系列公益行动,携手爱心企业筹集了290多万元的抗疫物资,免费发放给需要的群众,还为有困难的独居老人送去爱心餐1450多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四力”,多把镜头对准群众,聚焦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问题,用正能量讲好陕西故事。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多年来,我先后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主持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西安文化领域“西安之星”,荣任陕西省“环境大使”、陕西省“普法大使”等。
获得首届陕西新闻道德风尚奖,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激励。我将以此为起点,秉承自己的职业信仰,坚守“人格品行有高度,知识储备有深度,语言表达有力度,职业情怀有温度”,精于本职,守正创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明风尚,薪火传承守初心,明德敬业创未来!
从事党刊编辑工作30余年,我共主编栏目81个,编辑稿件3458篇,审阅杂志190期,撰写稿件365篇,获陕西新闻奖、全国党刊优秀稿件奖等奖项105次;出版个人专著4部;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21年荣获全国党刊协会“从事党刊编辑工作20年”荣誉证书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365新闻,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誉证书、奖章。
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和帮助。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仍将向他们学习,并做好传帮带工作,让身边的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
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我坚守新闻理想,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新闻奖,2018年荣获西安市首届文化领域“西安之星”称号,2020年、2021年获得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21年当选十四运会火炬手。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更令我感动和珍惜的是,自己可以以笔为犁,奋力深耕,挖掘和报道很多感人至深的身边好人、好事,这些采访中感人的故事,也涤荡着我的心灵。我将书写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我组织策划的新闻舆论宣传,多次受到中央网信办的通报表扬,有的被总结后在全国推广。我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余项,并在陕西省纪委、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地作过90余次传媒讲座,荣获“五个一百”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优秀网评工作者、陕西好青年等称号。
作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接过前辈们手里的接力棒,我更应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尺。
30余年来,我用好创意激发策划灵感,主持实施的“风雨百载话百年”“寻找文明宝鸡新榜样”“走进巍巍秦岭 感受中华祖脉”“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能工巧匠看宝鸡”等大型栏目,均产生了热烈反响。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两项,陕西新闻奖30多项,并获得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宝鸡市爱国奋斗人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我怀抱激情上路,用心书写着时代的变迁,用笔记录着时代风云,奋力书写宝鸡壮丽的发展新篇章。
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我始终秉持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参与采制的专题报道先后在省、市级评奖中获奖,主持的播音作品多次获得陕西新闻奖、陕西广播影视奖、咸阳广播电视奖。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与时代共进步,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做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踏上新征程,我将扛起使命担当,用心用情用功唱响新时代激越嘹亮的“好声音”。同时我更要坚定履行媒体人的社会公益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和新担当。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我连续多年被评为铜川市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铜川广播电视台先进个人、优秀员等称号,先后有20余件新闻作品获得陕西新闻奖、陕西广播影视奖等。
我深深感到:新闻,是跑出来的;只有爱,才能干得更好。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扑下身子,深入一线,用手中的镜头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感谢组织给了我从事新闻工作这个机会,我将抓住这个机会,用一辈子干好这一件事。
我于199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渭南日报社,先后从事校对、记者、编辑工作,2007年起主持“话说渭南”栏目至今。“话说渭南”栏目依次获得陕西新闻奖好栏目奖、一等奖等。我曾荣获市级优秀政协委员、三八红旗手、优秀记者、最美非遗保护贡献奖等。
忆往昔,走过30余年新闻生涯,苦辣酸甜相伴,虽青春已逝,但未虚度年华,我无怨无悔;看今朝,获此殊荣,我倍感光荣,这是组织的关怀、读者的信赖;展望未来,我当不负众望,不负时光,自加压力,继续深耕党的新闻事业!
从事新闻工作27年,我主创和参与主创的多部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陕西新闻奖等,本人曾获得“清凉山新闻奖”和“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路走来,我深感这份事业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我始终坚守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满怀对这份事业的感恩。如果说当年大学毕业后,我主动选择新闻工作是出于热爱和向往的线年的坚守和执着,就是我对新闻事业不变的挚爱和初心。
进入新时代,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新闻工作者,我将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新闻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走基层,访百姓,用沾满泥土的作品记录新时代,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摄像记者到新媒体编辑,从事新闻事业20年来,我先后在时政新闻、社会民生、电视专题、新媒体等部门工作,先后采写各类新闻稿件逾4000件,参与制作各类节目300多期,参与大型电视转播、直播活动60多场,有数十篇新闻报道及电视作品获得省、市奖项。
作为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此次获得荣誉,既是对我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新闻战线从业人员的激励。我将视荣誉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扛责任、砥砺奋进,在新闻战线上再创新成绩、再谱新华章!
18年前,我带着成为一名好记者的理想进入安康日报社,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安康日报·汉江晨刊》副主编、新闻采访部主任。这18年里,我始终没有离开过新闻一线,采写的稿件和编辑的版面,荣获全国新闻副刊优秀奖和省、市好新闻一二三等奖等30余次;本人荣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慈善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无论曾经写过多少稿子、获得多少荣誉,也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传播手段如何变化,我始终对自己的职业心存敬畏,我将用媒体人的新闻自觉,洞见安康大地的每一次巨变。
今年是我到商洛日报社的第18个年头。18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渐渐明白,记者意味着责任,那就是对社会正义的传播责无旁贷;记者意味着关爱,那就是用文字和镜头联通人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为社会增添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我用不怕苦、不畏难、不知倦的敬业精神守护着我的新闻理想,也因此先后荣获了商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商洛市巾帼建功标兵、商洛好人等称号。我将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思考实现创新、用本领书写时代,这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对理想信念的最好守望,也是我应尽的本分。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一干就是30年,作品38次荣获市级好新闻评选奖项,本人先后获得过榆林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榆林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第二届“榆林好人”爱岗敬业等称号,2021年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授“从事新闻工作30年,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誉证书、奖章。
回顾30年的新闻工作历程,我豪情满怀,无论是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家采访,还是在灯下加班赶写稿子,我始终默默无闻、无怨无悔,那种坚守、那种奉献,全源于对新闻事业的绝对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