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持续bte365“供暖”?评论区有真相!
“前不久,我们接到前方站电话通知,两位视障乘客需要前往火车南站换乘,放下电话后,我们立即告知站台岗到对应屏蔽门外做好接应,并将乘客护送到目的地。”火南站区副站区长梁欹回忆,从接到前方站电话通知,到站台岗做好接应,中间几乎没有一秒钟的停顿。
在乘客眼中,残障乘客身边总有一两位提供帮助的地铁工作人员。但在“不停一秒”守护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多工作人员在为之默默付出。
“每次坐地铁,只要一进地铁站,我就一点都不担心了。”家住金星站附近的视障乘客余女士说,自己在乘坐地铁的两年时间里,总被这种“无缝衔接”暖心守护着。“温声细语的站务员,还有慈祥暖心的保安叔叔、阿姨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和身边的视障朋友都从成都地铁一点一滴的暖心细节里,感受到社会对我们的关爱。”
帮助特殊乘客顺利通勤,帮助遗失物品的乘客仔细找寻,帮助走丢的小朋友找到家人……在网友的印象里,成都地铁里需要帮助的乘客身侧,总有细致关怀的工作人员陪伴。
但一次次“偶然”的暖心事件中,似乎总有“必然”的可能。那么在地铁里“偶然”的感动故事背后,会有着怎样“必然”的联系?我们似乎在网友的留言里找到了答案——
“必然”的背后,是时刻不忘的为民初心。一直以来,成都地铁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将为民服务深深镌bte365刻进企业精神里。从修建地铁时无障碍设备、设施等的设置,到各类暖心服务标准、规范的出台及优化,成都地铁始终把市民乘客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及刚性标尺。
“必然”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服务机制。成都地铁创新推行“文明365”服务品质长效提升管理机制,从环境秩序、人员服务、设备设施等方面设立3项一级、24项二级服务标准指标。
大到应急处置、小到一次问询365新闻,针对市民乘客在地铁出行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成都地铁制定了完善的服务流程,并常态化开展现场督查和服务培训,形成可达标、可执行、可持续的长效标准,成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自觉,确保“365天每天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运营服务状态,为市民乘客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必然”的背后,是“多跨半步”的工作人员。春运期间,成都东客站工作人员“多跨半步”,将需要帮助的乘客送进火车站;地铁站内,站务小姐姐拿出针线帮老爷爷缝补背包带;火车南站准备了小推车,帮助乘客搬运大件行李;部分站点试点推行的“高低位爱心窗口”……这些延伸的细微帮助和暖心,是工作人员实实在在急乘客之所急,深刻践行“以客为尊 用心服务”的为民情怀,用责任书写的轨道暖心服务篇章。
地铁里,文明的行为有很多种。但不同行为的背后,不能忽略文明的底色,是人们根植在内心深处,为他人考虑的善良。
高低错落的“爱心窗口”,照顾了小朋友、残障人士等更多人群的需求;安检时伸一把手,帮乘客提一下沉重的行李,是有推己及人、爱及他人的善良;护送残障乘客时,会多询问一句可否搀扶手肘,是能照顾不同人情绪的细致……每天,我们乘坐通勤,来自他人、来自自己、来自城市的善意,温暖着路上的每一个人。
文明路上,也少不了双向奔赴带来的温暖。一句轻声细语的感谢,一封真情实意的感谢信,一个穿城而来的锦旗……当人们感受善意时,用另一种善意反馈,市民与地铁、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让这份温暖久久留存。
成都,是一座365天持续“供暖”的城市。成都地铁,依旧温暖守护每一个人,奔驰在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路上。